根据教育局体卫站会议精神,我乡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布置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经过仔细分析情况,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充分认识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重要意义。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对于全面推动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二、加强组织领导中心校成立落实教育部《规定》领导小组,刘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丁任副组长,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要抓好活动的落实。三、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的相关规定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小学 1—2 年级每周 4 节体育课,小学 3—6 年级和初中每周 3 节。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制造条件保证体育课时的落实,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要实行措施逐步解决体育课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体育老师缺额较大的学校,一是在选配老师时要向体育学科倾斜;二是实行短期培训的方式,培育部分兼职体育老师;三是临时选聘部分老师担任体育课教学。体育场地器材短缺的学校,一是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条件;二是科学安排体育课教学时间、空间和内容,把大场地用足、用好,把小场地用大、用活;三是开发替代项目,拓展活动内容,解决场地狭小的困难。四、仔细组织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我镇确定把组织开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 作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基本平台,实行课程化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时间要求:中小学校每天上午和下午第二节课后各安排一次大课间活动,每次 30 分钟,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内容:分为指令性内容、指导性内容和制造性内容三部分。指令性内容为:教育部指定的广播操和冬季长跑等;指导性内容为:我县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的毽球、跳绳、武术操等;制造性内容是指由学校自主开发,多学科相融的活动项目,如:足球、软式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滑板车、自编操、溜旱冰、呼拉圈、武术、舞狮子、滚铁环、竹竿舞、橡皮筋、队列行进等等。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行课程化管理,各中小学校要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列入课表。明确校长、班主任是本校、本班大课间体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