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一 在颠簸中前行中美关系这一年,非常不顺,磕磕绊绊,颠簸不已。在贸易和经济层面,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与反制措施层出不穷,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最近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特别关税法案》更是将这种压力推到一个风头浪口,美国总统与中国总理更是就此问题直接"过招",讨论人民币升值与否的必要性;政治与安全层面,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和南海问题相继以不同方式浮出水面,美国出售武器给台湾,奥巴马总统会见达赖, 希拉里国务卿宣称南中国海地区的争端解决涉及"美国的国家利益",几乎同一时间,因"天安舰"事件而起的美韩军演试图要在在中国最敏感的黄海地区展开,引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警觉,有人甚至据此发出"亮剑"的声音。所有这一切,刺激着中美关系的脆弱神经,也引起世界舆论的担心:中美关系是否要由"冷淡"走向" 冷战"?不过,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历史遗留问题、国内政治考量与战略视角的思考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注定了中美关系会颠簸起伏,但没必要"看破红尘",也没有必要"莽撞亮剑","看空"中美关系。实际上,上升国家与既有大国之间相处之道的调适与探究,决定了中美关系会在颠簸中沿着相对安全的轨道继续前行。 走不出历史问题 自中美建交的那一刻起,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纠葛与较量就没有停止过,其核心因素之一是美国售台武器。30 余年来,台湾问题始终如一根刺,卡在中国统一的喉咙上,也正因为如此,美国不可能轻易松手。同样,以美国总统会见达赖的方式所反映出来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也不是新奇的名词,熟知中美关系的人都知道这个有 19 年历史的"历史典故",其背后是美国对西藏"人权"的关注;而"南中国海问题",早就在 2001 年的中美撞机事件、2024 年的"无暇号"事件中一再上演,2024 年 7 月美国国务卿的"南中国海问题涉及美国国家利益"只不过是这种版本的一种翻版而已,信任也不会是最后的绝版,只要中美在南中国海的航行规则问题上没能够达成一致;当然,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升值问题也有一些"年头"。中美贸易顺差随着中美经贸互动的深化而出现,贸易顺差额度的增大导致了美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施压,这种交锋逐渐升级,成为两国间的一个有政治化风险的问题,其背后隐含的是美国对中国经济政策和经济进展模式的某种评价与干预。其实,在 90 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第一任期,也是把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与政治问题挂钩,那个时候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