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之后,葛可佑意识到 虽然当时大家的营养知识还不够,但更不够的是百姓对已有营”养知识的应用 。于是,他决定放弃之前的微观讨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群营养状况与讨论。1983 年,在葛可佑的提倡下,我国第一个公共营养讨论组成立,这就是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的前身。在公共营养工作的初创阶段,葛可佑亲赴四川、贵州等七个问题较多的省进行调查,深化到每个地区、村落,了解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与饮食内容,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年监测和改善计划,这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系统的营养监测工作。随后,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的重视,于 1985 年定为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经过五年的努力,一万多名儿童的监测和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展至今,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已经成为一支在营养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在社会动员和科普传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团队。而公众对公共营养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生活中,政府提高了对公众的饮食营养健康的重视,居民也普遍开始关怀膳食营养。同时,学术界对公共营养的认识有所改观。过“去,科研人员认为只有钻研学术才叫讨论,而很少把科学普及与群众教育看作 份内之”事 ;如今,很多人转变思想,不仅十分热衷科普,而且将其视为职责、义务。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官方解释,公共营养就是立足于我国的公共营养问题和社会需求,通过应用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解决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和为政府制定人群公共营养政策提供重要依据。葛可佑认为公共营养的工作可从源头保证百“”姓健康,社会需求,为人民健康铺平道路,十分有意义,因此,他甘为 修路工 。“”“”宝塔 的 建筑师虽然公众对膳食营养的关注有所提高,但在葛可佑看来,这种关注体系还不成熟。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媒体资源丰富,渠道广泛,所传递的 科普信息 难免泥沙俱下,很多人“无法识别信息的科学性与真实度。一些伪科学乘机传播无阻。 其实营养并不神奇。营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葛可佑谈道,现在大家关注营养的欲望很强烈,只不过是缺乏一个能够系统解释的科学渠道。正是出于这个目的,葛可佑组织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团队制定了以食物为基础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并于 1997 年 4 月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下文简称为《指南》)强调要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