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旅行的一种意义_总会想很多也是旅行的意义讲一些看到的事情:在靠海的崖壁酒吧,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在只有一掌宽的木栏杆上走,他的老爸在旁边单身牵着。第一个反响就是:太危险,万一失足,爸爸的一只手能反响过来吗小孩顺利走完,低头看着爸爸得意的笑。爸爸竖起了大拇指。我住的海边,每次出门都能看到小孩在赶浪。大多都在 10 岁内。父母在沙滩远远的看着。小孩们朝浪奔去,又被一个浪头打了回来。呛的满口水,笑嘻嘻的刚站起来,又被一个浪打翻。路过的时候看见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嘴上都碰出了一个明显的伤口。身上大大小小就更多了。但是笑的特别快乐,擦擦又追着浪去。还有个一两岁大小的小孩走路都走不稳。爸爸抱她到浪边。一个浪来,爸爸用手把她举起来,浪退又放下来,如此反复,小小孩快乐的手舞足蹈。还有个小女孩自己在沙滩上随手就来了一个空翻,跑到窄小的礁石上练金鸡独立,一个人就玩了大半天。最有爱的画面是一群狗和一群小孩在沙滩上奔跑,一起跃进海里。这些爸爸妈妈们呢用一块沙毯摊在沙滩上趴着晒日光浴,也有悠闲的看着书,间隙起来下海和孩子玩一会。虽然没当妈妈,但是是有三个妹妹的姐姐。长姐如母。多少也能体会点心情。角色置换的想一想,也许自己不一定能做到把孩子置身于所谓的看得见的危险里。我双胞胎妹妹六七岁的时候,妈妈一到假期就会带她们去三亚住上一个月。刚去的时候不会游泳,妈妈在里跟我讲,她们两个看见海就往里面跑。我说:那你要看好她们倆啊!妈妈笑笑:没关系啊,人多,她们知道不往深处走。一个假期下来,两个妹妹晒得像小泥鳅,已经学会了游泳。在浪里游刃有余。反倒是我,有遇到大浪把我打翻在水里呛过的经历又怕了冲到沙滩上摩擦的痛,非要抱着游泳圈才安心。想想就有点惭愧。这次来巴厘岛也想跟小晴学冲浪,可是看见他们从板上一次次掉到浪里,水性不好,就退却了。小时候都是独生子女,妈妈第一次当妈妈,把我带得很精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胆子小,爱哭,连皮肤都很容易过敏。到了高中更严重的时候,遇到自己觉得不洁净的地方,寻麻疹就满身长。而且,特别怕鬼,假如不是他们离婚,我想到后来我也是个娇气的小女生。妈妈说,在我身上的经验告诉她,小孩要带的粗糙一点。所以双胞胎妹妹爬树啊,抓虫啊,跳到泥土里啊,到农村去玩甚至要抓猪骑啊,妈妈都由她们去。两个妹妹胆子也大又特别聪慧。我的大妹妹也是。很小的时候就会独处,初中住读,周末都是自己换三次车提着一周的脏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