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次在琥珀中发现恐龙化石在电影《侏罗纪公园》里,恐龙是科学家们通过琥珀中的蚊子肚子里的一滴血液克隆出来的。而现在,人们大概不用找蚊子了:一支来自多个国家的古生物学讨论团队找到了一件琥珀中的恐龙标本。这项讨论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博士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的瑞安·麦凯勒教授领衔,讨论论文于近期发表。人类在琥珀中发现的第一个恐龙标本——伊娃(图/科学网)人类在琥珀中发现的第一个恐龙标本——伊娃(图/科学网)形成于 9900 万年前人类在琥珀中发现的第一件非鸟恐龙标本是一段展开后长约 6 厘米的、长满毛的尾巴。根据同类恐龙的体型,讨论人员推断,该恐龙身长18.5 厘米。这一标本被讨论人员称为“伊娃”。2024 年夏天,讨论人员从缅甸琥珀商人手中得到了这一奇特标本。假如不是琥珀中奇特的尾巴引起了邢立达的注意,它可能已被打磨成饰品,送到珠宝商的柜台展销。经年代测定,这一琥珀化石形成于 9900 万年前,属于白垩纪中期的诺曼森阶。邢立达表示,那个年代长羽毛的脊椎动物,除了古鸟就是恐龙。邢立达等学者去了发现这一琥珀的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这一琥珀中树脂的流纹、包裹的已经灭绝的蜂蚁以及荧光反应监测,都证明这一琥珀是天然形成的。”借助于树脂的重重包裹,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仅是白色骨骼化石,而是活灵活现的一段长着毛的尾巴。这截毛茸茸的尾巴包含了至少八枚完整的尾椎,它们被三维的、具有微观细节的羽毛所包围——和生前并无二致。“也许在别的琥珀里,我们还能发现它身体的其他部分。古生物化石往往不会只有一份,它会重复出现。”邢立达对未来的发现充满期待。是一具相对新奇的遗骸“化石能给出生物演化的信息。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地层里曾生存过如此小的恐龙,这多么令人惊讶!”邢立达说,恐龙身上最原始的羽毛是为了保暖,之后才慢慢演化出适应于飞行的羽毛。伊娃标本中的羽毛很原始,为羽毛的演化模型提供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