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笔者选取了《夏洛的网》这部经典童话的两个中译本为例。通过介绍功能对等理论,儿童文学的特点,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对《夏洛的网》两个中译本的进行分析,以此来证明功能对等主义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功能对等;儿童文学;奈达;儿童文学翻译;《夏洛的网》1 引言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翻译逐渐得到翻译学界的重视。经笔者在知网中查找,近十年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共计 371 篇,这些论文的讨论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目的论与儿童文学翻译、接受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译者的主体性与儿童文学翻译、功能对等与儿童文学翻译等。由此可见,国内的儿童文学翻译讨论刚刚起步,但是正逐渐受中国主流翻译学界的重视。本文将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来看儿童文学翻译,探讨它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2 功能对等理论介绍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在《语言、翻译和文化》中,奈达提出:“译文的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根本相同。”因此他将“功能对等”定义为:目的语读者应该能够以源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方式来理解译文〔EugeneA.Nida,1993〕。[1]在奈达看来“翻译是用最切尽、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EugeneA.Nida,1969〕。[2]由此可见翻译,是译者用最自然贴切的语言再现源语的信息从而到达功能对等,但这种对等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对等,而是译者寻求的一个相对对等。3 儿童文学的特点4《夏洛的网》英译本分析奈达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一书中说到:“正如在翻译定义中所指,对翻译而言,意义必须要首先考虑,因为信息的内容是最重要的。”〔〔EugeneA.Nida,1982〕[4]根据奈达翻译的定义,翻译的过程首先就是意义的传递,然后要文体风格对等。因此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文学的特点采纳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充满童趣的语言。同时也要结合儿童读者的理解能力和背景翻译出最自然、贴切的作品,让他们能够享受和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下面将从两方面分析:4.1 意义对等奈达认为对翻译而言,意义必须要首先考虑,因为信息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例 1:“Whatareyouthinkingabout”,Charlotte?heaked.“Iwajutthinking,”aidthepider,“thatpeoplea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