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我在汶川地震中的亲身经历,从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网络)和印刷媒介(报纸)谈我对大众媒介的认识。 关键词:汶川地震 媒介 正文: 5 月 12 日 15:00 分,中央电视台即作了报道;52 分钟后,新闻频道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在温家宝总理乘机降落成都 10 余分钟后,《新闻联播》播出 了温家宝总理在专机上的重要讲话。接着,央视又推出专题报道《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这些,当时的我都不知道。5 月 13 日凌晨 4 点左右,在乐山,我带这强烈的睡意,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爬上 3 楼打开电视。第一次看到中央电视台的关于地震的新闻直播节目。5 月 13 日到 5 月 15 日,极少看电视,极少上网。所有的消息都是来自广播,手机,或是空穴来风。人民都被恐惧的气氛笼罩着,我也是。5 月 16 日,开始上网浏览大量的有关地震的新闻,开始无所谓惧的打开电视机。5 月 20 日左右,开始买报纸看。现在,间或翻翻报纸,看看电视,浏览一些网业,关注一下灾区······以上是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与大众媒介的真实接触,感慨颇多。首先谈谈广播的作用。在传播媒介发达的现代社会,收音机已逐渐被很多人遗弃。在地震发生后的两、三天里,我找出了放在角落里的收音机,察去了布在他身上的那层厚厚的灰。此时的收音机真可谓是良友。他身体娇小,携带方便,我就在它的陪伴下在帐篷里收听着重灾区的情况,倾听着全国各地发来的关切的声音。并被这些声音震撼着,被这些声音感动着。才发现我一直忽略了广播的作用,原来广播在重大灾情发生时,可以如此的时效、互动却不受物质的限制。其次,谈谈电视媒介。这一次的电视直播报道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我觉得中国的新闻报道能如此及时,公开,透明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次电视台报道的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将地震灾区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向世界展示,且海事卫星连线,多维地形图像生动宣示,尤其是 24 小时滚动的报道方式,真是令人感叹。我想,中国的新闻界在变化,中国也在变化,中国在变强。写到这,不得不说一下电视媒介在这次 灾害中的引领作用。 在这次地震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众多的平民英雄,也涌现出展现大爱的无数普通人。中国媒体的抗震救灾报道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报道激励着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决心和信心。媒体界在向社会发出募捐呼吁,同时也向灾区献上一份自己的爱心。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