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史看爱国主义同坚持改革开放的辩证统一中国近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在长期的艰苦曲折的斗争历程中实现了从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历史进程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坚决的民族自信心的统一、抵抗侵略与向外国学习的统一、炽烈的报国之志同冷静探究强国之路的统一的历史特点。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坚决的民族自信心的统一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野蛮蹂躏、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把曾经制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推向了沉沦和消灭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救亡就成了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代的一些爱国主义者,无不具有极为强烈的忧患意识。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林那么徐,在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后,悲愤地指出:“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前些年,有人也曾大肆鼓吹过所谓的“忧患意识”,不过,他们同近代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们不同,实际是在“忧患意识”的旗号下散布民族虚无主义。他们扬言,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人性,只有奴性”,因此只能“全面否认”,他们抱定的只是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不负责任的诋毁。二、抵抗侵略与向外国学习的统一大力提倡爱国主义,会不会导致狭隘民族主义的滋长,民族虚骄心理的复归,甚至重新走闭关锁国的老路,影响改革开放这个问题,近代爱国主义历史开展的具体实践,已经作了清楚明确的否认答复。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开展,在上世纪的最初 10 年中,逐渐成为爱国运动的时代主流。爱国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的一个最主要也最有力的武器。他们曾经郑重宣称:“吾人之主义,可大书而特书曰:爱国主义!”。他们针对有些人认为既讲爱国,就不应该向自己的民族敌人学习,“一言学人那么骂之耻之”的论调,进行了很有说服力的反驳。如著名爱国宣传家陈天华说:“须知要拒外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凡他种种强过我们的事件,我那一件不要学他的呢不把他们好处学到手,可抵得住他吗”应该成认,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并不是没有产生过把抵抗侵略同学习外国截然对立起来的历史现象,如与戊戌维新运动差不多同时发生的义和团运动,就曾经为了对抗“洋鬼子”的侵略而否认、排斥一切外国传来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但这种情况,不过是近代爱国主义历史开展中的一段插曲,并不代表近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和主流。假如说近代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爱国主义者,都能正确地处理和对待抵抗侵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