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经济增长要素中,高投资率和贸易顺差拉动了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消费增长并未在中国经济中达到适当规模、起到应有的拉动作用。 假如我们用支出法进行国民经济核算,GDP 可分为最终消费和投资,最终消费又分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我国的政府消费比重与全球平均水平及相同收入国家的水平基本相当,但居民消费比重明显较低。另外,我国的最终消费总额年均增速一直低于 GDP 增速,而近几年来消费对新增 GDP 的贡献比重也处于下降趋势。尽管自 1997 年后我国政府实行了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的政策,但似乎难以达到较为显著的效果。 由于目前城市化与工业化已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所以如何围绕城市化的主线,以城市化来促进国内消费增长,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经济问题。 城市化对消费需求增长有六大影响 关于城市化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在此前的理论讨论与政策制定中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似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关系。但是,从长期看,由于消费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的本源问题,而城市化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核心动力源,因而两者之间必定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透视城市化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1、城市化改变了社会消费心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城镇与乡村的消费心理开始不断向城市靠拢或趋同,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在此过程中,一是农村消费心理向城市的趋同,主要是农村消费者把城市、尤其是县城当作消费潮流的风向标,并主动模仿城市消费;二是小城镇消费心理向大城市的趋同,由于大城市的消费息更丰富,消费渠道更广泛,因此在小城镇消费中有巨大的示范效用;三是大城市居民自身的消费心理转化,城市的全面扩张自然伴随着可消费品的不断增多,消费心理也逐渐认同国际化城市的标准。由此可见,城市化从不同层面改变着社会消费心理,它与收入提高、消费环境改善等因素共同构成消费升级的必要条件。 2、城市化影响了消费结构内容。城市化带来了消费结构内容的两种分化。一是城市新移民与农村人群的消费分化。城市新移民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进入城市生活后,收入增长的同时,在基本生活消费之外也大量增加了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在多数乡村地区,虽然受到城市打工者的示范效应,但由于收入和消费环境的制约,消费内容仍然滞后。二是城市居民的消费分化。城市化加快带来了生活成本的巨大压力,中低收入居民由于需要把收入的较大比重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