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 2024 年暑假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登记表姓名伍思醒民族汉族政治面貌共青团员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年级2024 级实践单位云浮市云浮中学个 人 实 践 小 结 本人为此次云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负责人之一,在筹划到落实等一系列工作中,感触甚多,总结如下:一、对“三下乡”的理解。在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恒温志愿者们的志愿服务开展的确为云浮中学以及郁南农村带来了一点帮助,做了一些实事。但个人认为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还真有一定差距。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本身能力有限、知识有限、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实际上能够为贫困地区带来的变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这更多是社会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当然,这么说并不是不提倡,青年学生下乡吃苦磨练,为“改变”而尽自己的一份力,确实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二、对“支教”的理解。前段时间,一篇《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结合本次亲身经历的云浮中学支教活动,我有了更多的理解。在这个“三下乡”基本与“支教”捆绑的时代里,我们很主动的、自以为是的认为贫困山区的学校、孤苦无知的孩子们一定需要我们的“关爱”,但却未曾换位思考过,我们暑期三下乡的支教占用了孩子们本可以自由自在享受假期的时间,我们一批又一批志愿者的来来往往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分离的痛苦。退一步而言,大学生真正能为孩子们带来的实际上又有多少,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到访对他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羽翼未丰,谈何“支教”?我想,这种捆绑关系是应该得到重视的,三下乡为何就非要“支教”不可?相对而言,本次社会实践时间上我们结合了当地学校的新生军训时间开展,并在结束之后志愿者们与当地学生保持着密切线上的联系,不仅帮助到了当地学院,更是务实地服务了该校的学生,个人觉得这是一种更好的“支教”形式。三、对“生命”的理解。本次三下乡我还积极参加了郁南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调研、云城区农民工幸福感调研,也抽空走访了云浮市福利院。为孤儿们送去了纸尿布、奶粉、米糊、玩具等实质性帮助,更是亲自慰问了二十多位当地孤儿。看到孩子们的先天缺陷,听到他们的无助哭声,接触到脑瘫儿的悲惨世界,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其实已经是无与伦比的幸福。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笑着面对总会过去,跟那些一辈子困在笼子里、只能躺在床上过日子的小孩相比,我们是不是太过于矫情,太过于不知足了?学院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