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寒食节教案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对象:三——五年级学生课程类型:素养课教学目标:1、了解寒食节的时间、起源、习俗。2、了解介子推的故事及理解其精神。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及传承意义。教学重点:了解寒食节的习俗及所代表的政治清明的内涵。理解介子推“功不言禄”的忠君、奉献精神。教学难点:感悟介子推“功不言禄”的精神,了解传统节日所代表的精神文化内涵。板书提纲:1、同学回答的传统节日(如除夕、清明、中秋、端午……)。2、介子推、重耳、骊姬、绵山等名词。3、序号 1、2、3、4 代表各个习俗。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今日我们要上的素养课,讲的是中国传统节日,那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啊?(板书:端午、重阳、中秋、清明、除夕……)那大家知道寒食节吗?(打开 PPT,进入课程。)2、课程主体部分① 大家是否知道寒食节的时间(学生说不知道时,适当给提示,比如寒食节和清明节时间相近,问大家清明节的时间。)带大家猜的差不多的时候,在 PPT 上展示答案。② 问大家是否想知道寒食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吃冷的食物?配合板书,引入介子推的故事。(板书)③ 讲故事时多互动:“大家想一想,重耳知道有人要害自己了,他会怎么做?”“你猜一猜,介子推拿给重耳吃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大家猜一猜,介子推会怨恨重耳吗?”……④ 介子推的故事结尾解释了寒食节吃寒食的原因,由吃寒食的习俗引出下一小节——寒食节习俗。在 PPT 上展示出踏青、蹴鞠、放河灯等众多习俗,在黑板上则根据顺序由 1 到 20 的数字来表示,让同学们来猜该习俗是不是寒食节的,若是则把序号写在“是”一栏;猜不是则写在“不是”一栏。⑤ 在 PPT 上逐个揭晓答案,同时逐个解释各个习俗,期间正好拓展中元节、上巳节、龙抬头等传统节日的知识。⑥ 在祭祖的习俗中解释寒食节所寄寓的古人的思想情怀,介绍两首关于寒食节的唐诗。⑦ 让大家齐读两首唐诗。⑧ 可能有学生依据古诗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那天百姓都禁烟禁火?不可以像那些权贵一样偷偷点吗?”换到下一张 PPT 解释该问题——四海通寒食,千古为一人。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介子推的高尚精神品质,表明大家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纪念先祖而自愿不生烟火的。⑨ (比较难理解,举中秋、端午的例子说明,点到为止。)3、结束语刚上课时,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寒食节,有人就问,我们都不知道,还学它干嘛?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