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学生课后服务健康进展的策略摘 要 小学生“三点半现象”是一个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湖南省小学生课后服务现状调查发现,课后服务特别是学校课后服务已成为大部分小学生家庭的刚性需求。面对目前小学生课后服务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将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多方协作,法律规范各类服务主体的服务行为,加强服务经费、人员、质量保障,融合推动小学生课后服务进展。关键词“三点半现象”小学生课后服务小学生课后服务也被称为课后托管、课后托育、课后看护,是以小学生为服务对象,为补充父母的照顾与教养,在学校放学和放假期间,由父母授权,由学校、机构型团体或个人等不同服务主体提供一段时间的组织化生活照顾、保护与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均衡进展的多样化的服务形式。近年来,小学生“放学后去哪儿”已经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小学生放学和家长下班存在时间差,这中间近 3 个小时的监护真空让许多上班族家长忧心。如何有效地解决小学生“三点半现象”,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在 2024 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专门就课后“三点半现象”进行回应。2024 年 2 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对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要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做好课后服务工作”[1]。这个文件是教育部首次就学生课后服务发表正式意见。小学生课后服务对学生健康成长、教育公平、家庭和谐及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是社会民生问题,应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小学生课后服务定位为一项社会福利,并将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多方协作,融合进展,法律规范各类服务主体的服务行为,协同推动小学生课后服务进展。一、政府主导社会参加,构建多元进展格局,增加服务供给1.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政府承担“保底”责任,通过“购买服务”“财政补贴”“合理取酬”等方式不断完善经费保障和相关政策,支持和鼓舞学校结合实际,积极作为,传承和吸取过去开展校内文体、科技等课外活动的经验,充分利用场地、设备、师资、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最广泛的学生提供普惠性的、有基本质量保证的基础课后服务,满足家庭的“基本刚需”。2.积极促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