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信息技术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这几天, 我在网是搜索了徐世友老师的论文《信息技术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把这篇论文下载后我认真阅读, 认真学习, 感觉收获颇多, 受益匪浅。徐世友老师指出《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 对老师在培训中的实践任务和学习成果提出明确要求, 旨在推动教育行政部门、 老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协同开展老师应用成效评价, 做好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作, 确保老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得到提升。论文中分析了各类技术资源在不同课堂导入中的作用,技术资源支持的课堂导入类型及选择, 技术资源支持的课堂导入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为我们的一线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引作用。 一、 各类技术资源在不同课堂导入中的作用 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课堂导入的艺术, 因为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高超的课堂导入艺术是一种制造, 是老师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线的老师, 我们应努力追求导入技术性和艺术化,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 精彩而有趣的导入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无疑会为整个有效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作用有如下四点: 1. 收心作用 即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上。 学生在课前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 课间休息似乎意犹未尽, 上课铃响后, 需要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 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 老师有必要以新颖别致、 生动形象的导入给学生以一些恰当的、较强的感官上的刺激, 使学生收敛与学习无关的思绪和行为,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 快速进入教学隋境。 2. 激发作用 即激发、 深化学生对新授课的兴趣。 现在的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 思维活跃, 对于新奇事物、 新的教学情境比较容易接受。 新颖有趣的导入创设轻松、 愉悦的教学情境,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自身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习新课有强烈的愿望。 3. 消疑作用 即消除学生对新课、 对学业的恐惧心理, 使学生对新授课、 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友好感。 新颖有趣的导入能增强新课的有趣性, 使学生心情放松, 一个欢乐的环境被制造出来了, 因为心情愉快, 能消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