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儒家孝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意义研究

儒家孝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意义研究_第1页
儒家孝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意义研究_第2页
儒家孝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意义研究_第3页
儒家孝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意义讨论摘要:我国孝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然而近百年来,孝文化几遭否定和批判。辩证看待孝文化,挖掘其在当下有意义的方面,并使之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大学生的孝道观: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对当代人孝道观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具有关键性意义;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孝文化观有促进作用。关键词:孝文化;辩证;德育我国孝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孝”有两部分组成,即上“老”、下“子”,传达出顺从侍侯老者长辈的意思。《说文》中则将“孝”字解释为:“善事父母,子承老也。”一、挖掘儒家孝文化对当下有益的方面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文化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孝文化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批判。时值西方自由、民主、科学等先进理念涌入国门,面对西方文明的进逼和满目疮痍的老旧中国的现实,“老中国儿女们”渐趋动摇了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坚守,转为怀疑和愤恨。于是吴虞、陈独秀等一批激进人士把改革的矛头直指维系封建统治灵魂的儒教思想,向传统儒教展开了猛烈攻击。儒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在这场疾风骤雨般的批判中首当其冲。鲁迅先生曾在《二十四孝图》中指出封建孝文化的虚伪性:“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原来谁也不实行…….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1]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人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主体,支撑中国封建社会,使之得以存在并延续。这些思想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宣扬,深驻于国民性之中。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关于儒家思想的负面影响,已有思索者。近代改革者对儒家思想桎梏人心、阻碍进步的负面作用有所认识。孝文化体系中确实存在着蕴涵浓厚的封建思想的糟粕部分,但据此便完全否定孝文化的价值则是极端片面的表现。“孝”有许多在当下值得挖掘和发扬之处,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述。1.孝养父母孝首先是奉养,奉养是孝的第一要义。古人主张报答父母,一要“养”,二要“敬”。首先,给予父母物质上的关怀。孟子认为,不孝者有五种表现,其中三个方面都是指“不顾父母之养”。即“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明确指出不养父母即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