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以为“无用的知识原来最有用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小学之后进入国内或国外知名的中学,于是,能力提升、成长规划甚至职业规划等貌似“无用”的话题,任何时候谈论都不算早。今日,我先给大家讲一个亲身经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故事。有一次,我面试了五个学生,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印度、埃及和韩国。其中,中国男孩的简历吸引了我的眼球,211、985 名校读大一大二、香港读大三大四,美国常青藤的金融工程讨论生,照片也是一表人才。但是,我必须告诉大家一个残酷的事实,当天面试结束之后,要推举进一步的合伙人面试,我唯一说“No”的就是他。从小到大都读名校的孩子为何在职场遇冷?为什么会拒绝他?很简单,国际专业服务机构最看重的两个方面是思维与表达。第一,他的逻辑思维,缺少清楚的框架和结构,第二,他的英语听说能力,缺少简洁与准确。我问他,某个案例中,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他的第一反应竟是重新去翻看案例,然后支支吾吾开始回答。反观其他几个学生,表现就很不一样。比如美国学生,坦诚地说明自己儿时的性格缺陷,非常真实;印度学生,主动询问自己的 IT 技能如何与安永的现有项目进行结合,非常务实;韩国学生,计算机思维非常严谨,虽然对商科案例并不熟悉,但是却展现出快速学习能力,使用案例中的关键词汇,也能清楚沟通;埃及的学生,从小与父母全球旅行,沟通过程中,自信之余也尊重他人。遗憾的是,真实、务实、沟通、自信,这 4 点,这个中国学生都没有。尽管这并不代表中国学生都是这样子的。但这样的案例这些年不断涌现,引发了我的思考。后来,我越来越多地参加中美之间的职业教育,看到职业规划从大学,前置到了中小学,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那个中国孩子,简历和教育背景都那么好,可在美国职场上,表现却是这样的?我认为,关键原因在于,这个孩子只具备专业技能,一般性思维方式却很不出彩,在“学习力”与“职业力”上的素养与认识都不够。一般性思维方式至关重要却常被忽略谷歌的人力资源总监几年前接受了《纽约时报》的专栏记者的采访,被问到:谷歌作为一家这么好的公司,你招聘的时候,最看重的能力是什么?这个人力资源总监说:“谷歌有五个全公司适用的招聘属性,无论什么职位,我们首先关怀的是一般性的认知能力,指的不是智商,而是包括领导力、谦逊、协作能力、快速反应适应能力以及学习和再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无论你在哪里工作,这些都适用。”我曾经在美国参加一个内部培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