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 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3 、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同学们,每当星期五老师宣布放学的那一刻,你最想做什么? 回家 是呀,每一个远离家乡,或去追求理想,或去完成学业的游子,无一思乡,乡愁一直都是古往人们常常谈到的话题今日,我们就要一起来感受一首字里行间流露着乡愁的现代诗,余光中的乡愁。 一、创设情境导入,感受诗歌的音乐(伴着《思乡曲》音乐,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1 、 1972 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师播放《乡愁》的朗读: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 (生听) 2 、大家听得很投入,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老师板书课题:乡愁) 3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屏幕显示: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 介绍作者生平 1 、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他为什么对大陆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他的身世做一番了解。(请看大屏幕:余光中, 1928 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 1949 年去台湾,当时仅 21 岁,再还乡时已经 64 岁。余光中从 60 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 70 年代初创作了《乡愁》,他说: " 我 20 分钟写出的是 20 年的思乡之情。 " )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读诗歌) 1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学生朗读) 2 、一生读、齐读 3 、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4 、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层层递进。) 5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朗读,注意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学生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