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_第1页
1/4
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_第2页
2/4
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_第3页
3/4
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爵士(A.Eddington)曾于一九二七年提出一个意味深长的概念——时间之箭。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时间的特性:一种线性的,不可逆转的,不但将过去甚至将当下也一并弃下的风驰电掣般的时间之维,它如离弦之箭,仅仅指向未来,指向遥不可及的远方。这一时间观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好暗合了德国基督教思想家卡尔·洛维特(KarlLowoth)在《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二年第一版)中所出的两种历史观之一:基督教线性的救赎史观。不过,在洛维特的阐述中,其本义无疑是一种乐观的、令人振奋的历史所趋向的维度,那里有更多的救赎和希望,那里有终极的希望和一劳永逸的达成。但实际情形也许未必如此简单。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人类的精神领域,出现了全球意识、生态意识、对话意识、意识、非实在论意识、亲证意识等等。这些精神现象,皆缘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别性。我们把它归结为两点:一是人类生活全面的全球化;二是高科技渗透并支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前者很大程度是由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技术带来的结果,后者普及把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为一体,把人类社会生活联为一体。这是人类文明面临的前所未有之变局,既蕴含着重大的机遇,亦有重重的危机显露。在理解和应对全球化时代出现的新问题时,我们注意到三种代表性观念,一是德国天主教神学家汉斯·昆(HansKüng)将著名的科学史家库恩(ThomasS.Kuhn)的“范式转换”(paradigm-shift)的观念运用到了文化和宗教领域;二是卡曾思(EwertCousins)和阿姆斯特朗(Armstrong)所提出的“第二轴心时代”(TheSecondAxialAge)的概念,以区别于轴心时代的世界图像。卡曾思认为,这种新的全球意识的滋生,“就横向来说,是世界各文化和宗教之间的沟通。就纵向来说,各个传统往深处找寻大地的根源,找到稳定安全的基础,以开创未来”。而另一位天主教思想家斯维德勒(L.Swilder)亦有着相似的时代焦虑和紧迫感。他认为我们应该进入“全球对话的时代”(TheAgeofGlobalDialogue),即由过去的“独白”,走向今日的“对话”,而且他认为我们今日面临的近乎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般的生死抉择——“或者对话,或者死亡”(DialogueorDeath)(转引自刘述先著:《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河北人民出版社二○○六年第一版,69 页)。而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的一代文化怪杰斯宾格勒(OswaldSpengler)就已经考察人类各大文明的未来命运,写就了如同旋风般有力的《西方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