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网格实践困境和制度创新思路全科网格的实践困境和制度创新思路网格化治理,就是在村居的基层自治组织中划分成若干的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到两名网格员,用以解决基层社会矛盾的治理方式。网格化治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网格化管理最先发源于北京东城区,是由社区网络化进展而来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对政府部门的协同促进资源的整合。一方面,网格化管理以协同治理机制,对基层管理体系进行改造,网格化管理的另一大优势是消除模糊空间,对治理体系进行更为精细的权责厘清和分工合作。另一方面,网格化管理承担了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社区服务的行政资源带到了基层社区,条块之间的资源也相互协调、相互整合; 社区服务机制也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供给机制,实现了各部门、成员的协同治理。全科网格的现实需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当前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乡镇(街道)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末梢,网格化治理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下困局: 有利于解决街道层面“看得见的管不着”的困扰。在网格化治理的过程中,每个村(社区)都划分成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配齐一名专职网格员和一名兼职网格员。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就是在网格单元内进行巡查,将发现的问题上报到平台上。通过全覆盖的网格以及网格员每天的巡查,网格内的民情、问题、矛盾汇总到乡镇(街道)。但是在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尤其是面对一些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问题时,乡镇缺乏相关的执法能力,存在“看得见的管不着”的困扰。有利于解决职能部门层面“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困扰。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动,权力进一步下放,市场监管在乡镇成立了站所,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基层站所并未能够合理地处理条块的矛盾,往往以条线工作为主。在基层站所中,日常的工作已经被处理投诉、双随机检查、各类案件所占满,难以抽身对辖区内各类经营主体进行全面的排摸。作为执法部门,基层站所往往以处理问题为导向,而忽视了发现问题的环节。全科网格的制度创新 基层站所要融入基层治理的新格局,既需要有制度的支撑,也需要有运行机制和高素养队伍的保障,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顶层设计,变“多头管理”为“综合治理”。不同乡镇的网格化治理模式不同,但都是将不同的职能站所纳入到网格中,因此在制度的设计上要做到整合资源、强化监督、优化服务。网格在吸纳市场监督站所时,要做到一是以街道为中心,基层站所与网格有机融合。网格化管理强调属地管理,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