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和妈妈走散之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安全我知道》第三节《和妈妈走散之后》。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1.认识和妈妈走散后的安全防护意识;2.学习如何求助以及向谁求助;3.掌握记住家庭信息及联系方式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妈妈走散后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2.培养幼儿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3.帮助幼儿记住家庭信息及联系方式,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重点:让幼儿掌握和妈妈走散后的求助方法、记住家庭信息及联系方式。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图片、视频、安全知识卡片。2.学具:家庭信息卡、联系方式记录本。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通过播放动画短片,展示幼儿和妈妈走散的情景。(2)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和妈妈走散了,你会怎么办?2.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和妈妈走散后的求助方法。(2)展示如何记住家庭信息及联系方式。3.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模拟和妈妈走散后的求助场景。(2)检查幼儿记录的家庭信息及联系方式。4.小组讨论(5分钟)(1)讨论遇到类似情况时如何保护自己。(2)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2)引导幼儿反思在实践情景中的表现。六、板书设计1.和妈妈走散后的求助方法:a.保持冷静b.寻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c.记住家庭信息及联系方式2.记住家庭信息及联系方式的方法:a.制作家庭信息卡b.按照一定顺序记录联系方式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制作自己的家庭信息卡。2.答案:(1)姓名:(2)出生日期:(3)家庭住址:(4)家长联系电话: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了解和妈妈走散后的安全防护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求助能力,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记住家庭信息及联系方式的方法。2.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2)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安全教育。重点和难点解析1.实践情景引入2.例题讲解3.小组讨论4.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短片选择:短片应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2.情景设置:情景应具备真实感,让幼儿感受到与妈妈走散后的紧张氛围,从而引起幼儿的共鸣。3.提问方式:提问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二、例题讲解1.语言表达:使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语言,确保幼儿能听懂并记住相关知识点。2.求助方法:详细讲解不同场景下的求助方法,如商场、公园等,让幼儿明确知道如何寻求帮助。3.家庭信息记录:教授幼儿如何制作家庭信息卡,强调记住重要信息的重要性。三、小组讨论1.分组方式:根据幼儿的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讨论效果。2.讨论主题:围绕遇到类似情况时如何保护自己,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3.教师指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提高讨论效果。四、作业设计1.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2.家庭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作业完成过程,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3.答案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1.使用亲切、温柔的语言,拉近与幼儿的距离。2.在讲解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以引起幼儿的注意。3.语速适中,避免过快,确保幼儿能听懂。二、时间分配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紧凑有趣,吸引幼儿注意力。2.例题讲解:10分钟,重点突出,简洁明了。3.随堂练习:5分钟,注重互动,及时反馈。4.小组讨论:5分钟,充分讨论,培养幼儿表达能力。三、课堂提问1.提问具有启发性,引导幼儿主动思考。2.鼓励幼儿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3.注意提问的顺序,由浅入深,让幼儿逐步拓展思维。四、情景导入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增强幼儿的代入感。2.创设紧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3.注重与幼儿的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