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写游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或游览场所的特点,审美欣赏,生动描绘。2.学会以游踪为线索,按合理顺序安排结构,突出重点,详略得当。3.有自己的感受,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教学重点:学会以游踪为线索,按合理顺序安排结构,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教学难点: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一、导入第五单元我们学习了《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壶口瀑布》:叙述雨季和枯水季节两次游览壶口瀑布,详写第二次观赏,为其磅礴、雄壮虽震撼,由物及人,借物抒情,赞美中华民族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叙述跟着摄制组在各拉丹冬两天一夜的经历,详细描绘冰塔林美不胜收的奇异景观给“我”带来的震撼,表达对自然神奇的伟力的赞叹。《登勃朗峰》:记叙与友人登勃朗峰上山和下山的经历,描绘了上山途中美不胜收的奇景及下山所遇的奇人奇事,既抒发对勃朗峰的喜爱,也表达积极、乐观、率真的生活态度。《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描述了一滴水游历丽江的经过,着重描绘丽江古城的风景美、建筑美及民俗美,表达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从文体特点上看,本组课文都是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情思,像这类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我们称之为“游记”。屏显:《学写游记》比较四篇课文,我们发现,它们在内容上都具备三个要素: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2.所见,即作者在游历中目睹的风貌,包括自然景物、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一般说来,所至是游记的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篇完整的游记。游记根据侧重点不同,又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像《一滴水经过丽江》;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如《壶口瀑布》;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游记的内容非常广泛,举凡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及人文传说,都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因为读书学习需要不断地在实际历练中形成能力,并增加见识,开阔视野,不断刺激读书学习的欲望。行路中,会让你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神奇,生命的美丽,生活的美好,清醒地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