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_第1页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_第2页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_第3页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 无效吸氧1.原因(1) 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2) 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3) 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2.临床表现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3.预防和处理(1) 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2) 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3) 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5) 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6) 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二) 氧中毒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 0.5 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1.原因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吸氧持续时间超过 24h,氧浓度高于 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2)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2.临床表现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 2种氧中毒。(1) 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 1 个大气压左右的氧 8h 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 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2) 脑型氧中毒:吸入 2~3 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病人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死亡。3.预防和处理(1) 认真仔细评估病人,严格掌握吸氧、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2)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与时间。在常压下,吸入 60%以下的氧是安全的,60%-8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 24h,10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 4~12h。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的氧气。(3) 给氧期间应经常监测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