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讨组织学生观看《力学在工程(土木、机械、水利、航空等)中的应用》的视频,了解力学理论知识在工程的应用与创新,不仅使学生了解工程力学学科的讨论范围,也使得学生看到了力学与工程结合的一些前沿问题。另一方面,在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可通过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网页,对了解实验的原理和目的,通过动画演示且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再进行实际实验操作。且可以定期开放实验室,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利用实验室设备完成实验。例如:“用电测法则测定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和内力”实验,让学生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如何实现主应力和内力的测定,定出实验步骤,然后利用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实验步骤和方案的验证,经过检验、较误、调整后得到所需要的实验数据,最后进行数据的综合分析。在这整个过程中,即培育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体会,同时也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品尝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2.4 合理利用习题课的时间,培育学生的力学思维能力对于工科类课程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需要配上一些习题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程力学》课程也不例外。然而,要解得题目所求,则需对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接着对大脑中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检索过滤,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这一过程恰恰就是对知识的一次归纳、整理和分析。老师在选择习题时,精选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指出学生在分析思考是容易出错或者出错的细节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鼓舞学生多发问,多思考,多发表个人的看法,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清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助长其创新思维的逐步成长。3 结束语总而言之,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广泛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实际工程的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使其由被动的地位转换成主动学习的角色。通过互动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的相结合,培育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运用在课堂得到的力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详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工作能力的培育。【参考文献】[1]刘新柱,潘佳卉,陈振.关于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究[J].河北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