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新任校长培训课程的讨论校长培训是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提升中小学校长综合素养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海淀区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努力将讨论过程与培训实践过程融为一体,在培训实践探究中进行理性思考,对推动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校长培训课程建设、促进海淀区干部队伍素养提高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究与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课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课程讨论的进一步深化、已有培训课程实效性的审视及培训者自身不断讨论和反思,我们在实践中有了一些新思考:如何及时发现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反馈进行调整,以使新任校长培训课程讨论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深化。一、中小学新任校长的特点讨论新任期是校长成长进展的关键期,是校长进入职业角色,逐渐熟悉职业岗位工作,逐步走向主动进展的重要阶段。讨论新任期校长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深化地了解这个群体的培训需求,探寻与新任校长需求相匹配的培训课程。1.必定要经历职业角色的转换过程角色转换是指个体因社会任务和职业生涯的变迁,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过程。从前期对参加过培训的海淀区新任校长所做的调查显示,37.04%的新任校长担任校长职务前的最后职务是“教学副校长”,17.21%的是“学校中层干部”,16.05%的是“行政副校长”,11.11%的是“德育副校长”,11.11%的是“书记(副书记)”,7.48%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干部”。职务变化必定会带来职业角色的转换问题。校长的成长离不开他们对特定职业角色的学习与适应,校长就是在扮演自身特定职业角色、履行角色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成长的。如何在较短时期内帮助新任校长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这恰恰是当前新任校长培训实施的首要目标。2.需要经历角色转换带来的职业适应过程职业适应是指个体在职业认知和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等,以适应职业实践的进展和变化的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必定会伴随新旧角色的冲突,带来职业适应的要求。任职初期是新任校长学校管理的迷茫期。角色的转换,对新角色的不了解以及既有经验的惯性,往往会使新任校长产生焦虑心理。要成为一名合格校长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任命就能胜任的。任命书和走马上任是一个节点事件,而要真正胜任校长工作,却要经历艰难的适应过程。对于校长任职前后的工作,虽然从宏观角度上看,他们都面对共同的教育目标,但在各自所要履行的职业要求与实践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