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摘要:当前在未成年人身上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责任感缺失,对自己不负责,对他人不感恩,对社会不负责。同时还普遍存在的现象还有普遍比较自私、缺乏诚信、没有人生规划、追求安逸和享乐、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低下等等。以上现象充分反映出当前我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国务院早在 2024 年 3 月 22 日就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以未成年人为中心,建立起以增强未成年人道德素养为主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加强统筹、协调联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这既是中央明确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是为未成年人办实事的具体措施。一、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主体未成年部分都属于在校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学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肩负着最主要的教育任务,推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全面、健康进展。因此对学校而言,把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摆在什么位置和怎样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谈到学校教育,人们常常会提到德育首位,这种提法是十分正确而且要真正贯彻落实的,但客观来讲,目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学校少之又少,教学和德育常常被割裂开来,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普遍存在。许多学校都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也普遍停留在如何取得好成绩的层面上。其实日常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常常的形式,老师人格示范的德育力量以及老师教学中所产生的德育效果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知识涵养的增加和人格的成长也应统一于日常的教与学之中,这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德育绝不是上好思想品德课、搞好德育活动,德育和智育绝不可以分开并独立施教。假如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学习成绩也大多不会突出,还使学校管理出现诸多问题难于解决。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养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全员德育。首先要加强对全体老师的教育和培训,统一思想,指导老师掌握科学教学方法,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