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棋之最的历史介绍历史上的围棋之最最早的关于围棋的文献记载:《左传》,鲁襄公二十五年(前 548年),卫国大夫大叙文子在论述卫国政局时所说: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出现最早、可信的围棋记事。最早的围棋起源传说记载:战国时期的《世本》: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最早的职业棋手:《孟子。告子》中记载战国时期齐国的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以课业授徒为生,名声显赫。最早的关于帝王下围棋的记载:西汉《西京杂记》记载汉高帝刘邦(前 206-前 195 年在位)戚夫人侍高帝,于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最早的围棋官员:西周时宫廷中就有专门负责教习、供奉君王下围棋的官员,最早的明确记载出自西汉的《汉书。吾丘寿王传》。最早的棋谱:三国时期吴国孙策(175-200)与大司马吕范(-228)的对局。见宋《忘忧清乐集》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最早的明文记载的品定棋力的活动:南北朝时期《南史。萧惠基传》:永明(483-493)中,敕抗(国手王抗)品棋,竟陵王子良使惠基掌其事。最早的国际竞赛:《旧唐书。宣宗纪》记载,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三月,日本国王子高岳亲王(平城天皇之子)来访,与棋待诏顾师言对弈。最早的外国宫廷围棋活动:《朝鲜史略》中记载,公元 475 年,中国南朝刘宋末年,僧人道琳擅长围棋,取得百济盖卤王的信任。最早的外籍棋手:唐末新罗(朝鲜)人朴球入唐朝宫廷做棋待诏。应氏围棋规则的特点1,子空皆地,提证死活。2,双方填满计算地域。3,黑贴 8 点(和棋黑胜,相当于 3 又 3/4 子),以预数法确定胜负。4,劫分争搅。5,用时。采纳超时罚点制,以罚点替代读秒。职业应氏杯赛事一般为每方 3.5 小时+3 次 35 分罚点,即用完 3.5 小时后,超时 35 分钟内罚 2点,35-70 分钟罚 4 点,70-105 分钟罚 6 点,超过 105 分钟判负。应氏杯中国大学生围棋赛则为每方 72 分钟+3 次 12 分罚点。6、有一定的互相矛盾性,曾出 5 万美金解决该规则的互相矛盾性。其实其他规则也有各自的问题,只是应氏规则想做到十全十美。当今与中国规则,日韩规则并列的三大围棋规则之一,由应昌期创立。采纳这个规则竞赛的还有世界上奖金最高的应氏杯、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以及中国的倡棋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