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及其启示讨论摘要:新文化运动指 1915-1923 年我国思想界出现的文化变革事件,对我国思想界乃至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本文试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及其启示,并以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价值观的崩溃为切入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情况以及新价值观的重建、启示等内容,旨在通过分析完善相关理论,并为后续讨论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价值观;指导价值前言:我国思想界经历了多重洗礼,从朴素的民主思想到百家争鸣,再到法家、道家,至汉武帝时期形成儒家思想主导的思想体系,该体系持续了2000 年。到清末,由于国家的落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思想方面寻找原因,我国进入了历史上思想最混乱的一个时期,直到新价值观的重建。分析相关历史内容,有利于深化的了解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变革情况,作为后续讨论的根底。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重建〔一〕传统价值观的崩溃1842 年,中英通商战争〔鸦片战争〕结束,作为古老的东方大国,清朝的战败引起了国内有识之士的警觉和担忧,此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将保守的清王朝冲击的千疮百孔,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由于世俗权力的动摇而瓦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西方基督教思想等开始进入我国。1912 年,袁世凯为求稳定思想界混乱局面、寻求国家和民族政治统一的思想依靠,决心“尊孔复古”,但被政客和思想家们抨击,其本人于 1915 年称帝的行为最终导致支持者离散,我国传统价值观复归一统的最后一次尝试破灭。自此,我国思想界进入了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1]。〔二〕价值观的杂糅袁世凯死后到新价值观建立前,我国思想界,尤其是对价值观的认识再未达成过统一。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的思想界非常杂乱,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时期我国是分裂的,而清末—民国时期我国是名义上的统一国家。纵观我国和世界史,凡思想纷纭的国家必有内乱。英国有血腥玛丽,法国有三亨利之争,德国爆发了三十年宗教战争,我国近邻印度由于“猪油”、“牛油”子弹事件引起了涵盖大半个印度半岛的革命战争。我国也出现了军阀的混战,张勋、蒋介石、冯玉祥、吴佩孚等各自命正统,战争频发,百姓的思想、价值观被佛、道、法、儒、基督、民主等思想冲击,各地莫衷一是,直到 1919 年,五四運动爆发,我国思想界、价值观认识出现了重归一统的曙光。〔三〕新价值观的重建1918 年,德国宣布投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