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本培训的辩证思考“所谓校本培训,就是为了满足学校和老师的进展目标和要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老师在职培训形式”(注:郑金洲,俞海燕.认识校本培训[J].中小学管理,2001,(9):21.)。校本培训相对于传统的校外集中培训,的确有许多新的特点与优势:(1)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校本培训以学校和老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注:郑金洲,俞海燕.认识校本培训[J].中小学管理,2001,(9):21.),有效地克服了集中培训的统一要求与学校和老师需要的不一致问题。(2)培训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由于在时间、空间和组织形式上不受统一的要求制约,学校和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制造性,因地制宜、灵活自由地选择适合个体特点的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3)经济且富有实效。基于学校,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就地取材,能切实减轻集中培训的财力和精力消耗过大问题,工学矛盾因此也能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以及培训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自然有更强的实效性。总之,校本培训之于老师专业进展,其现实意义有目共睹。尽管如此,我们也应以客观的态度冷静地审视校本培训的现实功能,无限夸大、过分渲染校本培训功能,甚至把校本培训作为老师继续教育的唯一法宝而完全依赖,这与蔑视校本培训作用的后果一样,会严重影响老师的专业进展。校本培训作为老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之一,其核心目标就是促进老师专业进展。客观评价校本培训是有效发挥校本培训老师专业进展功能的基础。一、校本培训不能完成老师专业进展的全部使命综合社会各界对当代老师素养的要求,老师培训目标应主要包括如下3 个方面:(一)老师的使命感老师的使命是由教育的使命决定的。在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功能实际上已发生了变化:“教育的功能正在从过去的某些领域和方面,扩大到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的关系也正在从以往的跟随和适应社会经济的进展,向促进社会经济进展的地位转变;教育的社会化作用也正在从专门性的人才培育,进展到对人的进展的教育和服务,而且教育对社会文化模式的价值,也正在从传统的‘维护’向现代的‘构建’转变。”(注:谢维和.老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讨论,2024,(1):19.)教育功能的变化与扩大,要求教育者尤其是老师必须作出相应的自身定位和价值趋向的变化——面对社会、面对市场、面对未来,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其在急剧变革时期的社会使命,并以现代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