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老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老师的心理状况不容忽视,老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常识,自我调节能力有限,部分老师职业倦怠心理严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农村中小学老师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四条应对农村中小学老师心理问题的建议,这对农村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老师;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根据有关统计和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老师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逐年增多的状况,令人担忧。一、当前农村中小学老师心理健康现状1.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从国家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城乡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调查来看,半数以上的老师都存在或重或轻的心理健康疾病。由此可见,中小学老师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在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学老师在乡村任教,这就表示农村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的教育方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2.心理健康常识匮乏,心理健康自我调整能力低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这些人的共同点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教学教育经验也很丰富,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却很匮乏,在实际教学和辅导中不能够用专业的辅导策略和技巧,更谈不上专业系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中存在着只做表面文章并不被重视的现象。3.职业倦怠心理比较严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心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部分老师面对压力无法调节,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同时,长期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和超长的工作时间、较低的收入酬劳、沉重的家庭负担以及较差的生活环境,再加上忽视对自身心理问题的疏导,极容易导致强烈的职业倦怠行为和心理。二、引起农村中小学老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探究1.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过度的竞争压力。焦虑感和强迫感是农村中小学老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特点,究其原因是过度的竞争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的。校方通过“评职涨资”等条件掌控老师的前途和命运,老师们在这种“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去不断充电,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诚然,过度的竞争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不断促使中小学老师充实并完善自己。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老师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适应自己的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