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木头上的文化之美当红木的木性邂逅能工巧匠的灵性与人性,便有了明清红木家具,精妙的木作技术将创意和灵感倾注到了一块块木头上,这就有了红木家具的自然高雅、超逸含蓄的神韵,红木飘香,氤氲在我国传统文化长廊中,阐述着力学、几何学、哲学与文化的不落言诠的神秘,也彰显着中式古典生活的美学价值。我国是一个木文化昌盛的国度,中国传统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有几千年的历史。红木家具堪称传统家具文化的集大成者,第一件家具是什么样子?产于何地?已无法考证了。其进展演变,可以说是“雏于商周,丰满于两宋,辉煌于明清”。摩挲着红木家具,就宛如抚到了历史文化、民族特征、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留下的那层包浆。红木家具因历史而精彩,历史也因它而艺术。“高大上”的红木竟源自“压舱木”新石器时代,木制家具就已出现,但非常粗糙简陋。到了商周时代,由于青铜器的出现,凿、锛、锯等金属工具为家具生产提供了利器。从商周至三国时期,都以席地而坐的矮形家具为主,人们使用的家具主要有席、几案、屏、榻等,魏晋南北朝至唐时,矮形家具逐渐向高形家具过渡,有了椅、凳、墩等。到了两宋,垂足而坐的家具基本确定。红木家具是中国家具最有代表性的元素之一,在我国木制家具的形成期就已出现了。红木是个现代定义,但在我国,对以后划入红木范围的紫檀等珍稀木材的推祟和使用却历史悠久。如,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紫檀,是最早认识和开发紫檀的国家,早在 1500 年前的晋朝就有关于紫檀的记载;到唐朝,紫檀所做的琵琶槽板已被诗人欣赏有加,王建写下了 “黄金捍拨紫檀槽,弦索初张调更高”,孟浩然有“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的诗句。社会上普遍认为,红木家具起源于明朝,这与明朝开放海禁有关。红木家具属于“中国制造”,但红木绝大多数是产自东南亚、非洲或南美洲的“舶来品”。红木真正大量地涌入中国,始自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它为红木家具的生产制造了物质条件。明成祖时期,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曾到达越南、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以及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东海岸。郑和船队出发时满载茶叶、丝绸、瓷器等礼品,沿途赠送给所到国,返程时,船就轻了许多,为经得住海上的风浪,郑和便在当地砍伐了一些坚实沉重的木头用来压舱。恐怕连郑和本人也想象不到,后来的能工巧匠能化腐朽为奇妙,将笨重的压舱木制成了美轮美奂的艺术精品,拉开了明式家具从此走上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辉煌道路的序幕。这些“压舱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