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的思考一、开展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的意义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成为更加迫切的财政管理新课题。开展资产配置预算工作,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促进单位强化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杜绝超标准、超编制配置的重要手段;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预算支出绩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厉行节约,防止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体现。对于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单位间资产配置均衡,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有着重要意义。1.促进资产均衡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资产预算编制,要求单位在分析资产存量的基础上,结合工作需求和专业特点,提出资产配置、处置方案。经过财政资产部门和预算部门严格审核,保证了资产配置科学、处置得当,从而实现了资产的均衡配置,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2.节约财政资金,降低行政成本单位资产配置必须通过资产部门进行专门预算,预算编制中,资产部门将严格遵循资产配置标准及使用年限等相关规定,这样就避开了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资金的重复投入,保证了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3.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配置预算的编制,最终要反映到部门预算中,可以说,资产配置预算的编制使得部门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和完整。同时,在预算执行阶段,预算执行部门在履行采购、资金拨付后收集的信息可以及时动态传递给资产部门,为预算执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二、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资产配置苦乐不均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际情况看,资产管理基本上还处于就资产论资产的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在占用苦乐不均、大量闲置及因资产配置不合理而导致政府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主要表现为财政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对资金“盘子”考虑得比较多而对单位是否确实需要配置资产考虑得比较少,造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在实质上的脱节。由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也就比较普遍。2.预算编报质量不高一些单位资产管理基础薄弱账实不符的现象依旧存在,填报的资产基础数据不真实,一些单位由于没有进行前期调研对存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的现状了解不准确,在编制预算时,不注重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的匹配,只讲增量资产,不讲存量,盲目编制资产配置预算,致使资产配置预算编制脱离实际,影响了资产配置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