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巴斯夫(BASF)在不利的经济形势下仍然保持了其在化工行业的领导地位。进入 7 月以来,巴斯夫的一系列动作更是耐人寻味:7 月 7 日,巴斯夫宣布,关于扩建其与中国石化的合资公司的可行性讨论已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批准,双方将共同投资约 14 亿美元扩建扬子石化一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7 月 8 日,为了提升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信息透明度,巴斯夫首次在中国发布了《巴斯夫大中华区 2024 年度简报》;7 月 10 日,巴斯夫宣布已确定整合今年 4 月收购汽巴(CIBA)的最终方案。在这里不得不提及巴斯夫近期发布的 2024 年度简报,这是巴斯夫首次在大中华区发布经济、环境和社会表现。正如巴斯夫东亚地区总裁敖云峰博士(Dr.Tlman Kraucb)在 7 月 8 日“的媒体见面会上所说: 针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出一份报告,这对我们来说确实还是第一”次。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对我们的重要性。 敖云峰进一步表示,以后会对数据继续监控,每年都将报告大中华区在可持续进展方面的表现。与中国结缘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它的产品范围包括从原油、天然气、化学品、塑料、特性化学品、农用产品到精细化学品。截至 2024 年底,巴斯夫全球额超过 620 亿欧元,员工近 97,000 名。巴斯夫与中国结缘于 120 多年前。早在 1885 年,巴斯夫便开始向当时的中国出售纺织染料。1913 年一战前夕"中国已经占到巴斯夫全球额的 14%。一战后,巴斯夫在中国的业务开始多元化进展,进入阴丹士林染料和化肥市场。随后,为了更好地管理中国市场的业务,巴斯夫在中国设立了永久代表处。巴斯夫首次正式在大中华区的投资源于 1969 年在台湾投资争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部分股权。1982——年,巴斯夫决定亲自管理在华业务并在香港成立子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随后相继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了销售办事处。巴斯夫将上世纪九十年代看作其在华深化进展的阶段。尤其是 1994 至 1995 年间,相继有数家巴斯夫的合资企业投入运营。1995 年,巴斯夫在香港设立了东亚地区总部,次——年,巴斯夫在北京成立了控股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以便对巴斯夫在中国大陆的各项业务进行整合。在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巴斯夫仍然没有放缓其在大中华区的扩张。2000 年,巴斯夫签署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协议,巴斯夫与中石化共同在南京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扬子石化一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扬巴公司),总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