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施福流变中的追寻艺术家是特定时代中政治、社会与文化的土壤共同滋养的产物,杰出的攝影家也是特定时代里群体共有的摄影观的结晶。探究民国一代摄影家的个体成就,必须自觉将其置身于民国历史尤其是民国摄影史的大背景中予以审视和讨论。像民国年间许多杰出的摄影家一样,卢施福的身上承载着那一代人诸多的共同特点:有着一份稳定风光的职业且在业界口碑不俗,挚爱摄影并倾力实践,不仅热心于摄影社团的组建与开展,在摄影创作上尤其是在题材与表现方式上亦广泛涉猎,因时而变。摄影于他,属无师自通,却有一种谙熟门径的老道。其所涉猎的题材十分广泛,从风景、人像、人体、静物、剧照,到社会生活、小品创意等等,均有不俗的成果;在风格追求上,唯美的画意摄影与旅游风光照片占据了多数,这固然有着彼时流行观念的影响,但更有着其热爱山川河流、喜好景物风貌的个性所决定;在摄影理念上,卢施福亦不滞后于人,他坚持摄影反映现实的纪实功能的发挥;在此根底上不断实践,也不乏于朦胧意识的支配下完成的一些现代主义摄影探究。一卢施福的一生,可分为求学、行医以谋取生计和执著于摄影以争取精神愉悦这两个局部;两件事均贯穿于终生,然而其人生价值的天平,却倾向于摄影—医生这一职业所包含的稳定性与收入的丰裕,以及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是他慰藉摄影这一爱好的坚实根底;同时也为他积极参加并鼎立支持黑白影社长达 8 年的历史,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重大的转折,发生在 1928 年他 30 岁时,邂逅陈传霖的这一年。当善于组织又工于事务的陈传霖,遇到了同样执著于摄影且经济宽裕的卢施褔,二人志同道合,默契唱和,不仅开辟了一段属于各自的崭新的摄影生涯,而且还通过对黑白影社的运营,联手实施一系列颇具突破性意义的创举,共同书写了一段引人注目的摄影史—论及黑白影社,陈传霖无疑是当仁不让的创立者和始终如一的领头人,但在持续 8 年的历史中,卢施福的地位,亦堪称实际上的重要维系者和价值略显遮蔽的主要支持者。虽然卢施福并不在黑白影社的首创者名单中,但卢的热心以及对于摄影的执著之情,加之其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品行,使其成为黑白影社仅次于陈传霖的核心人物—连续两届被推举为主事黑白影社的执委,并身兼文书和编辑之职,地址也安于其开办诊所的寓所内;其人生价值也在黑白影社于当年所产生的非凡影响力中得以表达。黑白影社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奉献,必须置于民国艺术摄影的演进脉络中予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