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一、郑伯克段于鄢古今字: 1、“谓之京城大叔。”大太: 极大。2、“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 避开。3、“姜氏何厌之有?”厭饜: 满足。4、“食舍肉。”(今仍作“舍”) 舍捨: 放开。5、“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嘗嚐:(今皆简化为“尝”)吃。6、“佗邑唯命。”佗他: 别的。异体字:“不义不暱。”暱昵: 亲昵。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 1、“惊姜氏”2、无生民心其他此类活用名词用于动词 18、今京不度。度,合法度。19、隧而相见。隧,挖隧道。本义和引申义 1、邑: 本义,人所聚居之地,大小不一。本篇中“制,岩邑也”、“佗邑唯命”、“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等句中的“邑”都用其本义。2、都: 本义,大邑。本篇中“都过百雉,国之害也”、“大都不过参国之一”说的都是比国都小的都。3、鄙: 本义,边邑。“西鄙”、“北鄙”是本义,引申出质朴,浅陋、轻视等意义。4、毙: 本义,倒下。“射其右,毙与车中。”后来表示死,“斃”后起字,今“毙”枪毙。5、及: 本义,赶上。“故不能推车而及”。本课中“无庸,将自及”指他将会自己赶上灾祸。6、啟; 简化“启”本义,开门。课文“夫人启之”是说武姜准备替共叔段打开城门作内应。古今词义不同 1、国; 1)都指国家,但含义不同。周代的国指诸侯的封地,西汉的国指王侯的封邑。2)古代的国通指国都。是现代所没有。2、城:1)城墙。2)现在指城市、城区。用如动词指修筑城墙。课文中的“都城”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都指都邑的城墙。3、乘:1)在利用车马等代替步行的意义上古今基本相同。2)读四声时,全为古义,指兵车。4、完:1)在完整、完全的意义上古今相同,用如动词是完整,因而有修缮的意思。本文“大叔完聚”。“完”指修葺城墙,是现代所没有。而现代的“完毕”、‘完了’是古代所没有。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 1、君何患焉?(您对这件事还担心什么呢) 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声,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宾语用代词“之”复指 3、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 4、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是这种情况吧) 其他句式双宾结构 1、无生民心。2、不如早为之所。3、公赐之食。4、公语之故,且告之悔。语法 1、诸:“之于”的合音字。兼有带刺“之”介词“于”的作用。如“公伐诸鄢”焉: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的作用,相当于“于之”。“虢叔死焉”“君何患焉”2、请:1)请你做某事 2)请你允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