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因勤奋而成功的故事篇 1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讨论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 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 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 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 A 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 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讨论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 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篇 2史蒂芬霍金 1942 年 1 月 8 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 300 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讨论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 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但霍金不会因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霍金还在 1988 年 4 月出版了《时间简史》,已用 33 种文字发行了 550 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能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以便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象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诺贝尔到了 8 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到他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