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呼吸器官被人为地分为上、下呼吸道。从鼻腔开始到环状软骨称为上呼吸道,除作为气体通道外,还有湿化、净化空起作用。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是气体的传导通道。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下直到肺泡。 第一节 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呼吸器官被人为地分为上、下呼吸道。从鼻腔开始到环状软骨称为上呼吸道,除作为气体通道外,还有湿化、净化空起作用。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是气体的传导通道。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下直到肺泡,为气体交换场所(支气管分级示意图)。 1.上呼吸道 鼻腔有鼻甲的弯曲结构,具有鼻毛、富于血管、纤毛上皮细胞的粘膜覆盖其表面,主要功能是滤清、湿化和加温吸入空气,使吸入空气经粘膜加温到 37℃左右,并达到 95%的相对湿度以适应生理要求。位于鼻咽、口咽和喉部丰富的淋巴组织包括增殖体和扁桃体发挥着防卫作用。会厌、声门、声带都具有保护性反射作用,在发声、吞咽时防止口腔分泌物和食物误吸入呼吸道。 2.下呼吸道 气管从喉开始至气管分叉处,长约 11~325px,在第四胸椎水平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与气管的夹角比左侧大,管径也略大,因此误吸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两主支气管间的角度为 50°~100°。右主支气管 1~62.5px 处分出右上叶支气管,经中间支气管下行再分出中叶和下叶支气管。左主支气管长约 125px,分为上、下叶支气管。叶支气管再分为段支气管,一般右肺分为 10 个肺段,左侧为 8 个。肺段与肺段间常仅在外周有纤维间隔划分,其分布具有临床意义。如肺部炎症或肺不张常呈叶、段分布,右肺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为吸入性肺炎和肺脓肿的好发部位,左肺舌段则是支气管扩张症最易发生的部位。段支气管逐渐向外周分支,经约 6~15 级后,成为终末支气管。气管支气管的分支见图,肺段的划分见图。 气管和大支气管的组织结构相似,粘膜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组成,粘膜下为弹力纤维组成的固有膜。外膜由“C”字形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软骨缺口由平滑肌、腺体和结缔组织封闭。咳嗽时,气管后壁向前陷入,使气管内径缩小、气流速度增加,有利于清除分泌物。随着支气管向外周分支,管腔逐渐变小,软骨成分渐少,平滑肌相应增加。所以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可引起广泛的小支气管痉挛,导致堵塞性呼吸困难。从鼻腔到终末细支气管的粘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