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进展【摘要】呼吸内科是进行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呼吸内镜技术则是呼吸内科诊疗中的主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呼吸内镜医生可以直观、准确、快速的了解患者的情况,与其他呼吸内科的诊疗手段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当前呼吸内镜技术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呼吸内镜技术也会不断的进展与完善,拥有更加宽阔的进展空间。就呼吸内镜在呼吸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并探讨了呼吸内镜在未来进展的主要方向。【关键词】呼吸内镜;呼吸内科诊疗;荧光支气管镜呼吸内科是对病人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科室,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进步,传统的诊疗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呼吸内科的现实需要,提高呼吸内科的诊疗手段是当前呼吸内科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呼吸内科的传统诊疗方式主要存在着诊疗时间过长,诊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呼吸内镜诊疗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支气管镜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具有很大的贡献。1 呼吸内镜技术概述呼吸内镜技术能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帮助医生推断患者的病情并能通过微创技术来治疗病人。呼吸内镜技术是一种以内窥镜为基础的诊疗技术,内窥镜是一种可以送入人体腔道内的窥镜,它可以使医生非常直观的观察病人检查的部位。呼吸内镜以支气管镜、胸腔镜和纵隔镜为代表,其中支气管镜最早被提出是在 1897 年,当时德国科学家 Killian 报导了利用直径 8mm,长度为 25cm 的食道镜取出骨性异物,从此开启了支气管镜的进展历史。在支气管镜进展的 100 多年来,从最初的硬质支气管镜进展到纤维支气管镜再到现如今的电子显微镜为气道疾病诊疗带来了极大的变化[1]。胸腔镜是 1910 年由瑞典内科教授 Jacobaeu 首次提出的,现在已经普遍应用于胸部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纵隔镜则是在 1959 年由瑞典医生 Carlen 首次提出,用于上纵隔检查和活检,可应用于癌症的分析检查。当前呼吸内镜已经在肺感染、胸外伤、食道气管炎以及肺癌手术前检查等多项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借助于呼吸内镜医生可以对病人的病情有一个准确、快速、直观的推断,避开患者的病情被延误,解决了传统呼吸内科诊疗技术不能准确推断病人病情的问题。2 呼吸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