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唐太宗的真实历史

唐太宗的真实历史_第1页
: 假如从秦始皇建帝号算起(公元前 221 年),至清宣统宣布退位止(公元 1912 年),在这两千一百多年中,大约有二百多位皇帝,其中天下统一的皇帝约有一百二十多个。在这些诸多皇帝中,昏庸、残暴、荒淫之君众多,但也还有为数甚少的杰出明君。唐王朝的唐太宗李世民可算得上是一位有作为的杰出明君,他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贞观盛世,史称盛唐时期。其所以如此,固然原因很多,但作为李世民来说,这与他 18 岁从军南征北战的经历大有关系。他清醒地看到隋朝灭亡,无道暴君炀帝被士兵勒死江都的教训,看到人民的力量,从而能兼听纳谏。不过,他的纳谏又是前后不一的。 前期,唐太宗希望大臣们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参见《贞观政要求谏》),而且说到做到。当大臣们奏事时,则和颜静听,鼓舞大臣们大胆提出铮谏之言。同宰相们商讨国家大事时,允许谏官旁听,并对直言铮谏者予以奖励。 在唐太宗仔细求谏的鼓舞下,贞观一朝君臣确曾一度形成了一种直言进谏、纳谏之风。民部尚书裴矩佞于隋,也能大胆进谏力争。司马光就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参见《资治通鉴》)武德九年(公元 626 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在点兵年龄问题上采纳了封德彝之谏,将年龄由21 岁改为 18 岁,下了几次诏敕,魏征则坚持认为不可,压发诏敕,唐太宗因此事盛怒,召见魏征,指责魏征固执。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要以诚信治天下,可是自陛下即位以来,才短短几个月,已经有几次失信于民了,怎能使民信任以诚信治天下呢太宗听了魏征一席忠言,觉得有理,反而兴奋地说:过去我总以为你固执,不悉政事,今日听了你分析国家大事,甚为中肯。假如号令不信,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呢看来是我错了。于是点兵仍依原制,年龄仍限制在年满 21 岁的壮丁中,魏征也因为敢于直谏得到唐太宗奖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办公文档专营+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量办公文档,欢迎选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