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唐宋鹧鸪意象分论

唐宋鹧鸪意象分论_第1页
唐宋鹧鸪意象分论_第2页
唐宋鹧鸪意象分论_第3页
唐宋鹧鸪意象分论摘要:宋诗中的“鹧鸪”所指有两个方面:一为动物学上的鹧鸪,诗作主要是取鹧鸪的形(斑)、声(啼)、态(飞)入诗,构成了鹧鸪斑、鹧鸪啼、鹧鸪飞三个意象,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乐曲的代称,为抒发相思别恨或歌唱男女爱情的流行乐曲。关键词:鹧鸪 意象 乐曲鹧鸪产于我国南部,栖息于山林之中,形似雌雉,胸前有白色斑点,背间有紫色和红色羽毛。《山海经·北山经》有记载:“东百八十里,日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習鸟,食之不灞。”这里的“鸪習鸟”即鹧鸪。《文选·左思《吴都赋>》:“鹧鸪南翥而中留,孔雀纬羽以翱翔。”刘逵注:“鹧鸪,如鸡,黑色,其鸣自呼。或言此鸟常南飞不止。豫章已南诸郡处处有之。”《太平广记》卷 461 有“鹧鸪”条目,描述更为详细,现抄录如下:飞数:鹧鸪飞数逐月,如正月,一飞而止于窠中,不复起矣。十二月十二起,最难采,南人设网取之。(出《酉阳杂俎》)飞南向:鹧鸪似雌雉,飞但南,不向北。杨孚《交州异物志》云:“鸟像雌雉,名鹧鸪,其志怀南,不思北徂。”(出《旷志》)吴楚鹧鸪:鹧鸪,吴楚之野悉有。岭南偏多此鸟。肉白而脆,远胜鸡雉。能解冶葛并菌毒,臆前有白圆点,背上问紫赤毛。其大如野鸡,多对啼。《南越志》云:“鹧鸪虽东西回翔。然开翅之始,必先南翥。其鸣自呼社薄州。”又《本草》云:“自呼‘钩祷格磔。”’李群玉《山行闻鹧鸪》诗云:“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轿格磔声。”(出《岭南录异》)陆佃《埤雅》卷七也有鹧鸪的详细解释:“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飞数随月,盖若正月,一飞而止,畏霜露早晚稀出。有时夜飞,飞则以木叶自覆其背。古笺云‘偃鼠饮河止于满腹,鹧鸪衔叶才能覆身。’此之谓也。臆前有白圆点文,多对啼。志常南向,不思北徂。《南越志》所谓‘鹧鸪虽东西回翔,然开翅之始,必先南翥,亦‘马嘶北’之义也。《本草》曰:‘鹧鸪形似母鸡,鸣云‘钩辅格磔’。”鹧鸪很早就进入了文学作品,成为人们笔下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唐诗人郑谷有著名的《鹧鸪》诗:“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该诗令时人击节叹赏,广为传颂,诗人因此被誉为“郑鹧鸪”,留名文学史。在唐宋词中,以鹧鸪名人词牌者就有“鹧鸪天”、“鹧鸪引”、“瑞鹧鸪”、“鹧鸪词”、“瑞鹧鹋慢”等,词作近千余首。在众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