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汉语教学差异探微摘要:近 10 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飞速进展,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同时展开。但是国内外的汉语教学却存在很多差异。本文主要从老师教育目标、学生学习目标、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模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还提出关于对外汉语老师培育的一些意见,希望能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关键词:汉语教学;国内;国外;差异近 10 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飞速地进展。截止 2024 年 9 月29 日,全球已建立 465 所孔子学院和 713 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遍及 123 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学员达百万人。全球汉语教学也越来越呈现出非学术化、普及化、低龄化特征,因此对对外汉语老师的素养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国内国外汉语教学同时展开,国内外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大相径庭,许多对外汉语老师和志愿者未能及时转换教学方法,导致了培训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甚至还发生了一些冲突。本文着重从国内外汉语教学的差异角度进行论述,希望能对对外汉语老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一、目标不同国内的汉语教学与国外的汉语教学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首先,老师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有很大差异。1.教育目标的差异。国内汉语教学的《长期进修大纲》规定:“将学习对象的教育目标定为初等、中等、高等三级,初等又分初等 1 级、初等2 级、初等 3 级;中等又分中等 1 级、中等 2 级、中等 3 级、中等 4 级;高等又分高等 1 级、高等 2 级。”①“三等 10 级”构成了《长期进修大纲》的等级结构体系,大纲对于每个阶段、等级需要掌握的汉字、词汇、语法点都有明确的量化目标。同时《长期进修大纲》也对每个等级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有清楚的描述。国外的《通用课程大纲》将学习对象的教育目标分为五级,每级都根据“目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文化意识”五个项目进行目标的描述,且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要求。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外语教育中确立了 5 个 C 的教育目标,也就是美国外语学习的“5C”核心框架,即:交际、文化、贯连、比较和社区。②“交际”就是用英语以外的语言交际,不论是面对面交际,还是书面交际,或者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跨越若干世纪的交际,培育言语交际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核心;“文化”就是通过学习一种外语,学生能够获得和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