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日发言稿国家安全日发言稿 篇一 2024 年 7 月 1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家安全法第 14 条规定:每年 4 月 15 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进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改革进展才能不断推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时表示,要将国家安全明确列为头等大事。 为了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 11 个领域 对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 我今日讲述一下政治安全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意识形态是该阶级、该社会集团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地位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以马克思主义为重要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冲击与挑战。进一步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安全的灵魂所在。辩证分析现实中的多元文化思潮,合理吸收其精华,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保障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进展。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背景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坚持”与“反对”、“继承”与“进展”、“肯定”与“否定”,以及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法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思想阵地,进而有效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一、 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当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遭到侵害或破坏,这个国家的安全就不可能得到保障,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独立。意识形态安全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