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是每个老师应尽的职责,这要求我们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阶段应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初中阶段应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高中阶段应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根据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要在信息运用过程中提高道德素养,可见德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老师应以身为范,做德育的先行者信息技术课不仅要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老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活德育教材,所以老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老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都应有良好的习惯,比如正确法律规范的操作等,平常授课时要养成分门别类存储文件的良好习惯,及时关闭不需要的网页,老师要带头遵守机房的规定,爱护机房设备,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良好习惯。反之,老师不注意这些问题,学生也会和老师一样,就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二、老师应挖掘教材,德育渗透为先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老师在课堂上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 Window 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老师应以教材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友情教育、亲情教育和情感教育。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的进展史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计算机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是在用国外的操作系统和核心部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奋发向上的学习意识。在教学《制作贺卡》时,我让学生做一些精致的电子贺卡,送给自己的同学、朋友、老师和父母,向他们表达友情和亲情;在学习《搜索引擎使用》时,我让学生搜索家乡的名胜古迹和家乡的特产物种,引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三、老师应关注学生的进展,德育为先首先,想要关注学生的进展,就要尊重并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