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连串的危机,尤其是地震,成为了 1980 年以后出生的中国人的成人仪式。地震的洗礼激发了中国"80 后"出生的一代的爱国主义热情。在一个闷热的午后,王君博在震区说,2024 年,他和其他中国年轻人将见证的重大事件,足以将来早些退休,撰写回忆录。今年 19 岁、个头瘦小的王君博说:"这对我们是一次机会,表明自己不只是温室中长大的孩子,也不是毫无用处。"他抽出了一部分大学英语课的时间,在四川省绵竹市为地震灾民搭建的临时帐篷医院里工作。年轻一代对毛主席和中国过去积贫的认识大多仅仅来自于课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政治学家方宁(音)说:"我认为这些经历将对下一代产生重大影响。""这对他们好像一次洗礼。这不会完全转变他们的世界观,但有助于形成一种集体主义思……想新爱国主义肯定是其中一种重要因素。"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讨论会 5 月底对 2648 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98%的人说,这次经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21 岁的林业学专业大学生赖阳昀(音)说:"所有这些事件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更加有信心,让我们更加爱国。"“”当奥运火炬传递在巴黎遭到 藏独 分子破坏后,赖阳昀曾支持联合抵制法国超市巨头家乐福的大规模运动。最近,他为地震灾民捐衣捐钱,还献了血。"关于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受阻事件的抗议活动显示了我们可以多么爱国。但是这次地震的影响更加深远,因为这是关于为什么我们应该关怀祖国。"北京一家夜总会的经理李彤(音)说:"80 后一代常常给人被宠坏的印象,不关怀他人,也做不了什么事。"她组织了一系列赈灾音乐会。她说:"看到年轻人是如何投身于地震救援工作,令许多人感到震惊。在某种意义上,对我们自己也是一次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