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是事故灾害应急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应急职责和有效减轻灾难破坏性影响的功能。目前,我国社区应急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没有形成成熟的社区应急文化体系,民众普遍缺乏危机应急意识。分析了对应急文化进行讨论的必要性,总结了发达国家应急文化进展的成功经验;讨论了应急文化的基本内涵,揭示了应急文化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应急文化的层次结构;最后,从物质文化、技术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 5 个层面对社区应急文化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究,初步提出了应急文化体系构建策略。引言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是各类事故灾害承受的主体,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应急职责和有效减轻灾难破坏性影响的功能。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把社区作为基层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社区应急管理往往过于强调应急技术与能力的培育,而忽略了应急文化的建设,普通民众缺乏必要的安全观念和危机意识,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也普遍缺乏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和防范意识,国民教育 体系中缺失危机应急教育环节,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应急文化体系 。事实上,应急管理不只是技术问题,它同时具备社会、文化和环境尺度。因此,应急管理战略不能——只建立在技术数据之上,还必须有坚实的社会文化认识基础应急文化。1 国外应急文化进展经验发达国家一直把塑造成熟的城市应急文化、提高市民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 力作为城市危机管理系统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美国纽约等大城市通过政府各部门、社区志愿者、学区、红十字会、计算机网络等大量的渠道和机制,为市民和企业等提供危机应对知识和各种安全培训;通过建立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各种危机,使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成为城市每一个成员具备的基本素养。1995“年 阪” 神大地震 后, 日本政府为打造防震抗灾的应急文化可谓不遗余力。东京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起首都相互应急救援的协作机制,并将重点放在 唤起民众 ,提出 自救、共救、公”“救 的理念,建立健全市民自主防灾组织、企业自身防灾体系、政府和专业机构 四位一”体 的合作机制,既充分体现了政府责任,又通过提供各种培训、学习和演练机会,培育了民众的灾害应急意识。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日本民众养成了预见性的思维方式与考虑问题周全的良好习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