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勇气以提高小学生生存能力的德育讨论【摘要】小学生意志薄弱、生存意识淡薄是当前须引起重视的德育问题。当今教育对个人来说,不仅是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和心理的满足,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培育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和谐进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基于此认识,我们开展了培育勇气以提高小学生生存能力的德育讨论。【关键词】小学生;勇气;生存能力;德育讨论当今部分小学生意志薄弱、生存意识淡薄,这是个须引起重视的德育问题。当今教育对个人来说,不仅是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和心理的满足,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勇气是积极人格的核心内容。培育勇气,让学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让他们有能力正面应对困难和挫折。培育勇气,能引导学生形成“勇敢、坚持、诚实、热情”等积极的人格,树立“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良好品德。培育勇气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和谐进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基于此认识,我们开展了培育勇气以提高小学生生存能力的德育讨论。一、培育学生提问的勇气教育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进展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对话与沟通”,充分认识教育的关键是质疑和解疑。老师可以从“还之问权”“授之问法”“设之问境”三方面来培育学生提问的勇气,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和谐进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一)还之问权质疑,原来是学生的权利,他们天生好奇,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老师强行往学生的脑袋里塞知识,然后不停地问学生,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勇气就会受挫,于是他们开始变得麻木,不知道怎么问,脑子里也就不会出现提问的念头。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作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所以,老师应把提问权还给学生。(二)授之问法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是课堂。课堂上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自由、随意的,难以解决。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质疑,并让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在观察思考中发现疑点,提出问题。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给小弟弟小妹妹提个醒》一文中有一个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危险?提醒小弟弟小妹妹什么?这个调查就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