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学堂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讨论摘要:“互联网+学堂”是一种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支撑“互联网+学堂”人才培育模式,需要与之匹配的教学资源。因此,本文就如何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如何使用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之间如何形成正反馈作进一步阐述。关键词:“互联网+学堂”;课程教学资源;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是江苏省高校建设 A 类品牌专业、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涉及人才培育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内外沟通合作、教育教学讨论与改革等多个方面。其中,教学资源建设是品牌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品牌专业进行教学实施的内容保证。“互联网+学堂”是本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创新的重要着力点,为了支撑“互联网+学堂”人才培育模式,需要与之匹配的教学资源。本文根据“互联网+学堂”人才培育模式需求,以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为载体,通过讨论本专业各门课程特点,将课程归纳为三类:硬件实操类课程、软件开发类课程、软硬结合类课程,从三个方面对基于“互联网+学堂”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进行了讨论和探究:一是如何建设课程教学资源才能满足“互联网+学堂”人才培育模式;二是如何使用课程教学资源才能较好地发挥“互联网+学堂”人才培育模式的优势;三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之间如何形成正反馈,相互促进。一、课程教学资源如何建设不同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以教学视频为例,有的课程老师出镜效果较好,有的类型的课程用电脑录屏较合适,有的课程两者结合效果较好。课程教学资源方式也有很多方式,有在线课程模式的、微课模式的、“慕课”模式的、资源库模式的,无论哪种建设模式,本质上大同小异,都是将传统课堂教学搬到互联网上实施,每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本文讨论的资源建设具体措施不局限于某种模式,不强制视频长度,不强制老师出镜,只要资源建设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达,任何措施形式都可以应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涉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类的课程,这些课程类型有所不同,每门课程有各自的特点,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有软件类课程,也有硬件开发类课程;有传统的电工电子课程,也有较新的安卓应用开发等课程。课程内容、类型相对多样,需要区别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