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二、机械制图教学的问题1.学时压缩。高校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进展,开设了各种新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但是开设的课程变多了,而每个学期总课时就那么多,于是原先分配学时较多的课程就被压缩了学时。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内容比较多,而且有部分内容抽象难懂,同时,本课程相比于其他课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机械制图课程最初分配了 56 个学时,后来被压缩到 48 个学时,课时的压缩,造成了课本学习的内容也相应被压缩了,老师上课讲解的速度变快,知识点无法及时理解和掌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愈感困惑,影响上课的教学效果。机械制图的教学中,画法几何是先行知识,培育的是学生由表及面、从立体到平面的思维能力,对后面制图的学习尤为重要,课时的压缩导致学习内容缩减,以及减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不能让学生充分学会运用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弱化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导致学生对物体表象空间的认识减弱[2]。2.高校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近些年,随着对教育的重视,高校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即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的成绩也可能出于生源地等原因造成相当大的差异,学生的基础不一。在教学时,老师采纳同样的教学标准和上课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相同。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能够跟上老师上课的讲解速度,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基本都懂,但是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可能老师的上课速度太快,课堂上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无法达到老师的既定预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3]。此外,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课堂上的人数越来越多,上课的教学效果自然是没有小班教学来得好,其主要原因是老师的精力有限,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部分学生会因此产生惰性,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把课程的学习当成是完成任务,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班级人数太多,老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导致的,让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4]。3.教学模式单一。在原有的培育模式下,授课方式过于单一,基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边被动地接受。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纳静态的图片和一些实体模型来讲授机械制图的课本知识,利用静态的图片进行讲解只能给学生呈现最终的结果,不能展示其中的过程。教室的多媒体也只是一种用来教学的手段,还是没有改变老师在讲台上一直讲,学生坐在下边被动接受的状况,师生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他们还是处于缺少沟通的状态。受限于课时的紧张,老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