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模型的食品安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及结果分析【摘要】本文以 G 省 2024 年食品安全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为绩效评估的对象,基于逻辑模型构建了一套食品安全专项资金绩效测量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 21 个食品安全专项 218737.4 万元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2024 年 G 省食品安全专项资金总体绩效表现良好,基本实现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社会经济效益发挥较好;但是,仍存在绩效目标不清楚且设置不合理、资金使用范围不明确、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专项资金部门化、缺乏政策合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与资金分配机制固化、资金管理办法不完善、监管资源配置分散以及监管手段落后等有关。因此,应强化绩效观念,形成“花钱必问效”的理念;逐步推动绩效预算,将绩效信息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关键词】食品安全;专项资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逻辑模型引言近年来,为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大,并且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要“建立与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相匹配的财政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以 G 省为例,2024 年 G 省首次将食品安全纳入“十件民生实事”的保障范围,全年省级财政共安排 218737.4 万元用于落实食品安全的民生保障,并且承诺今后将逐年增加食品安全专项资金的投入。然而,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保障,更有赖于这些资金投入所产生的绩效。面对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人们常常会质疑:为什么国家和政府声称在食品安全上投入了那么多的专项资金,但食品安全的监管绩效依旧不尽如人意呢?政府的钱到底“花在哪里?怎么花?花的绩效如何?”等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化探讨。因此,本文拟以 G 省 2024 年食品安全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对象,借助逻辑模型构建了一套食品安全专项资金绩效测量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 21 个食品安全专项、共 218737.4 万元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包括宏观评价、微观评价以及自评审核),尝试回答政府食品安全专项资金“花在哪里?怎么花?花的绩效如何?”等问题,进而深化挖掘食品安全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成因。一、文献综述财政资金的使用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黑箱”,为了打开这个“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