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上市后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探讨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方法:从我县预防接种管理系统中选取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847 接种剂次作为讨论对象,统计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结果:3325 接种剂次共出现一般不良反应 1325 剂次(39.85%),异常反应 150 接种剂次(4.51%)。在 150接种剂次中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占 92.67%,血管性水肿占 2.67%,过敏性休克占 2.67%,喉头水肿占 2.00%。结论: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但需注意在預防接种后发生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及喉头水肿等异常反应。【关键词】预防接种管理系统;嗜血杆菌;疫苗;b 型流感嗜血杆菌是导致儿童患上恶性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发病于年龄在 5 岁以下的儿童,传播途径以鼻咽分泌物飞沫为主,随着患儿的病情进展还将进一步引发肺炎及脑膜炎等症状[1]。目前临床上通过接种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便可实现对此类病菌感染率的有效降低,且有着长期保护效果。本次讨论将选取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内的儿童作为讨论对象,针对接种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以后所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展开分析讨论,以评价其上市用于预防接种的性。1.2 疫苗接种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应用于对 5 周岁以下的婴幼儿实施接种。①基础免疫:对 2~6 月龄儿童接种 3 剂;每剂间隔 1~2 个月。②加强免疫。1 周岁前完成基础免疫,间隔 1 年加强 1 剂。1~5 岁儿童接种 1 剂。0.5ml/剂[2]。1.3 接种异常反应分类标准对接种异常反应展调查分析,依据发生原因分为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两种。一般反应包括:发热、红肿、硬结、呕吐腹泻等。异常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及喉头水肿等。1.4 统计学方法采纳 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3 讨论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是我国目前所常用的二次疫苗,大量的临床讨论均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组讨论同时结合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中的接种剂次,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特征展开了具体分析。本组讨论结果显示,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接种后所出现的一般反应及异常反应均多出现在接种后 1d 之内,分别达到了 91.40%与89.33%。其中一般不良反应多以发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