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多角度把握近代中国

多角度把握近代中国_第1页
多角度把握近代中国_第2页
多角度把握近代中国_第3页
多角度把握近代中国何兆武先生说过,历史可以分为历史一和历史二,所谓历史一即已经发生过的那个不可再现的过去,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或者所要讨论的大多是历史二,即对于历史的重新建构和解释,对于这个历史二可谓是仁者见仁的事情,也正如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段非常重要和值得铭记的历史,首先从中国历史整体开展来看,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段转型的历史,它连接了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从民族精神塑造的角度来看,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民族国家观念才真正建立。对于这段历史,我想不单单是当下,即使是多年之后,依旧值得我们整个民族去敬畏去缅怀。但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又存在着很多误区,这种误区大多数是由于我们从单一角度认识历史造成的,所以本文从三个角度即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来梳理一下这段历史。一、革命史观这种史观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影响至今。这种史观就是把近代中国的历史看作是一段屈辱史、抗争史。这种说法根本符合近代中国的历史面貌。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屡次遭受列强的入侵;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从洪秀全到孙中山,都是那时的“反叛者”。革命史观使得人们认识到了我们落后挨打的事实,使得人们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力量,但是革命史观也容易带来负面影响,用张鸣教授的说法就是使得中国人民拥有“怨妇和泼妇”的心态,也就是只要一谈到那段历史,中国人想到的就是“外国人老是欺负我,我过去受过很多灾难,外国列强没一个好东西”。二、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把全球的历史特别是 15 世纪以来大航海以后的历史看作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合的历史。对于近代中国而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相对孤立的封闭的世界,从政治上来说,中国对外部世界认知模糊不清,始终将自己树立为“天朝上国”。从经济上来说,当别人进入蒸汽时代工业文明的时候,我们却还处于农业文明中,沾沾自喜“天朝物产丰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我們被迫成了世界的一局部。从《海国图志》到《瀛寰志略》,我们的视野逐步翻开。三、近代化史观相比前两者,这一史观是当下比较流行和争议不大的史观。这一史观强调的是近代中国的转型问题,即政治上由皇帝专制社会走向民主社会,经济上由农耕经济走向工业化社会,上由封建儒家思想转向民主法治科学思想。代表这一史观的杰出著作就是民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森传品+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家传播文化教育的小店,资料丰富,随意挑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