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养目标有哪些大学生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标准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很多专家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局部,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要成功,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局部占整体的 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局部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 7/8 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育显性职业素养为根底,重点培育隐性职业素养。当然,培育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作为职业素养培育主体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育。首先,要培育职业意识。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因此,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缺乏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开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开展目标。其次,配合学校的培育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育。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